X
51农牧生态网

微信扫一扫

家人们,冬天把水果加热吃,真的很绝!

   2023-11-28 上观新闻3440
导读

转自:上观新闻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喜欢吃点热乎乎的食物来温暖身体,甚至也要把水果加加热。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水果加热还能有营养吗?其实,水果加热吃,营养损失没那么大,而且熟吃还别有一番风味。水果熟吃

转自:上观新闻


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喜欢吃点热乎乎的食物来温暖身体,甚至也要把水果加加热。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水果加热还能有营养吗?

其实,水果加热吃,营养损失没那么大,而且熟吃还别有一番风味。

水果熟吃,别有一番滋味在蒸、煮、炖这样的低温烹调下,水果中的糖、氨基酸、维生素 C、类胡萝卜素等成分会部分降解,产生醛、酮、醇等有香气的物质,所以煮一碗梨汤,我们能闻到特有的香味,除了跟水果本身含有的果香,跟加热也有关系,不

加热水果:营养损失没那么大

每百克水果中含量达到克这个水平的营养有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膳食纤维、脂肪。每 100 克的含量在微克、毫克级别的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比如 β-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素。如果不考虑加热对口感的影响,仅从营养出发,那上面这些营养里,

1 水

2 碳水化合物水果中含量第二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普遍在 10 克~20 克/100 克之间,但是

3 蛋白论补蛋白,

4 膳食纤维首先是,论补膳食纤维,全谷物、杂豆、蔬菜也能替代水果,其次是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5 脂肪

脂肪的话,每 100 克里通常只有零点几克,跟坚果、肉、蛋、奶、豆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再说了脂肪在蒸、煮、炖这样的低温烹调中也很稳定,所以加热水果时不用考虑脂肪会如何。

6 矿物质

钙、镁、钾等矿物质特别耐高温,有多耐高温呢?实验里会把食材加热到 500-900°C 左右,加热 30 分钟,然后称量剩下的食物残渣,得到食物的灰分含量,这个灰分就是矿物质。如此高温都能耐受,蒸、煮、炖、炒甚至煎、炸、烧、烤,顶多也就两三百度的温度,

7 叶黄素叶黄素

1 维生素C维生素 C 不仅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产生,还能促进铁、钙、叶酸的吸收利用,也能促进抗体的产生,还能

因为维生素 C 怕热,所以水果当然是生吃更好,但是也不要因此不敢熟吃水果,下表是我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整理的常见水果做成罐头的维生素 C 保留率。你会发现,像

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另外为了充足地补维生素 C,我们还可以经常生吃维生素 C 含量尤为丰富的水果,比如冬枣、猕猴桃,吃 2 颗大的冬枣或者 2 个小个头的猕猴桃就能满足成人对每日维生素 C 的需求呢。再有,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 C 含量跟水果一样丰富的蔬菜, 具体可以参考下表,这么一来,

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2 花青素花青素热稳定性很差,在 60 ℃ 以上就会很快地降解,另外它是水溶性的,如果是煮着吃花青素也会流失,所以从保留花青素的角度来考虑,富含花青素的蓝莓、桑葚就不适合热食,另外蓝莓、桑葚都属于浆果,质地很柔软,长时间煮容易软烂,口感也不好,再有就是如果用自来水煮,花青素还会变成蓝色,简直就是黑暗料理,所以

3 β-胡萝卜素

4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遇热不稳定,但是加热后,活性低的全反式构型的番茄红素可以转变成抗氧化活性更强,生物利用率也更高的顺式构型,也就是说

适合和不适合加热吃的水果水果是否适合加热吃,除了考虑营养损失,还要考虑

水煮、微波、烤着吃都可以,只是水煮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会更多一些,烤各种怕热的维生素基本就损失殆尽了,当然我们也不总是加热水果吃,也还有其他食物来源补充各种营养,所以其实也不用太在意,营养从来不讲究非要某种食物某种吃,而是整体搭配均衡就行。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yulan.php?itemid=49326

[3]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component=1162

[4] 徐青, 王代波, 刘国华,等. 花青素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41(7):7.

[5]朱振宝, 吴园芳, 易建华. 紫甘蓝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1(10):4.

[6]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component=1107

[7]朱倩, 高瑞萍, 雷琳,等. 番茄红素热异构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 39(15):6.

[8] 阐建全.食品化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nmstw.com/news/show.php?itemid=9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