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以实干逐梦乡村振兴。
走进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的大棚里,温暖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行行无土栽培设施整齐排列,一株株色彩各异、形态各异的菜苗在生长架上延展开来,让大棚里充满了“科技范”。
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主要以绿叶蔬菜类种植为主,采用水肥一体机、集热显热墙体、立体种植、智慧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蔬菜种植更加科学高效。
“我们园区采用的是水培蔬菜种植,秉持绿色有机理念,严格管控种植流程,杜绝农残,约40天左右即可采收。为游客提供观光、研学、采摘等服务,并通过为超市送货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收入大约在10万元左右。”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高级农艺师代军娇说道。
几年来,乌兰浩特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发力点,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连续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截至2024年12月,乌兰浩特市共有950户农民发展大棚种植2898栋、种植面积1540亩、种植率达到78.7%。
在春播秋收时节,乌兰浩特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台台大型、小型、智慧型农机取代传统人工手播肩扛,在片片沃土里,按下农耕“快进键”,绘出现代农业“新图景”。
“以前春耕秋收,全家老小齐上阵,累得腰酸背痛不说,还总怕误了农时。现在有了补贴,买农机没了负担,省了大把的人工和时间。2024年粮食产量也高了,一年咱们整个合作社收入有40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葛根庙镇友谊嘎查祥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那仁满都拉高兴地说道。
乌兰浩特市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引导农户、农业合作社购置农机,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种田能力。
“为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截至2024年12月,乌兰浩特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已兑付资金300余万元,第二批已兑付资金80余万元,减轻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经济负担,让科技赋能农业、保障粮食丰收有了更坚实的支撑。”乌兰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海涛如是说。
一直以来,为全面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乌兰浩特市积极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模式,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的土地托管服务,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让粮食生产稳产增收更加有保障。
“村里推行代耕代种模式,真是帮我们大忙了。把地交给专业的队伍来代种,他们有新的技术、有好法子,成本还降了不少。现在不光口袋鼓了,种地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往后的日子我们有盼头了。”葛根庙镇白音花嘎查种植户吴双柱说道。
与此同时,为让良田成“粮田”,乌兰浩特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吴居日木图告诉记者,2024年乌兰浩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万亩,总投资2526.32万元。内容主要包括更新机电井、修农田路、铺设地埋管道、栽植农防林以及电力配套等工程,通过建设高标农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乌兰浩特市持续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深度变革、经营模式多元创新、生态效益稳步增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数字化管控覆盖广袤田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四射,催生新业态、激活新潜能,因地制宜加强了兴农蓝图建设,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